深山明珠的个人文集
长峡王兆平
十八里长峡传说之神秘的张公桥
相信明天专业号 | 2015-6-9

十八里长峡传说之神秘的张公桥

张公桥,是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座神秘小桥。桥虽不大,名气大。古往今来,充满传奇色彩。 
在十八里长峡腹地,有一条小河,河水清澈明静,终年流淌不断。把它称之为河,似乎有些夸张,其实它是一条山涧小溪。但是切莫看这小溪流量不大,它却有改变自然面貌的巨大能量,竟能把那座雄伟的高山切割出一条万丈深渊的峡谷,经后人丈量足有五里之长,故名五里峡。因峡谷幽长,崖壁险峻,树木参天,绝壁对峙,天光冥暗,有人又称它为妖峡。这个五里峡,虽处十八里长峡的深山老林中,却为十八里长峡增添了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,成为十八里长峡的峡中峡。张公桥就建造在这个五里峡的深处。桥起而河亦名,这条神通广大的小河,后人也便称之为张公河了。 
据同治版《竹溪县志》记载,张公桥,距县城四百五十里,明嘉靖戌子年(即嘉靖七年,公元1528年)由当地一张姓贡爷捐资兴建,故名。桥用两块一丈四尺八寸长的石条并列而成。桥头还耸立着两块石碑,石刻的碑文记录了478年前修桥的往事,至今历历在目。 
    张公桥的兴建,为竹溪至重庆大宁盐厂的古栈道增添了一颗靓丽的明珠。解放前,竹溪南部山区,既不通车,又不通邮。古栈道便是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羊肠小道。说道不见道,说路不见路。遇崖攀爬徒步,手脚并用;遇河涉水漂流,九死一生。每年在这条路上坠崖丧生的盐客和山民不计其数。这里“行路难,难如上青天”的痛苦,路人皆知。当时,在南山地区的千条峡谷深涧上,张公桥是惟一一座桥,自然被传为佳话,远近扬名。 
这消息,很快传到了县衙。当时的知县王铎(西安举人),得知南山有个张贡爷解囊捐资,筑路修桥的事迹,立即传书嘉勉。称赞“张公为山民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”。王知县还期望张公成为一个榜样,他在信中说:“我南山各地要能多出几个像张公这样的贤达之士,行路难的状况,何愁不能了之。” 
张公桥的传奇,并不只此一说。更多的传说是,张公桥与历代兵家有不解之缘。因为张公桥虽然地域偏僻,山道崎岖,但此处是从湖北房县、竹山等县通往川东、陕南的必经之地,桥的建造又在峡谷的险要位置,四周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所遮掩和隐蔽,有桥不显桥,外面难见桥。加上桥后面峡谷幽深,山场广袤,里面即使屯兵百万,外面也听不到风声,看不到动静。兵至如此,就像进了保险柜、安乐窝。这张公桥是兵家的重要关隘,也是理想的大本营。在这里屯兵扎寨,退可守,进可攻。且有“一人挡关,万勇难开”的特定地理环境,为兵家构成了天然屏障。因此,战争年代,这里常有军事将领们一边谈兵论战,计谋军事策略;一边指挥修筑工事,构建战略要塞。至今,环桥四周的山脊上,纵横交错的战壕、城堡,清晰可见。触目之处,张公桥为人们留下了屡屡战争的痕迹。 
    据史料记载,李自成的起义军,曾在竹溪南山地区七进七出,其中有五次就驻扎在张公桥一带。清顺治七年(1650年),李自成起义军的部将李来亨、郝摇旗等,实行“联明抗清”,辗转于川陕鄂边境,隐蔽在深山老林的张公桥达数月之久。有的因年老体弱或受伤生病,便解甲归田,落地成家,垦荒种植,与当地山民和睦相处,繁衍后代。 
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,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之一部,由鄂北、豫西进入陕西,并由旬阳、平利进入竹溪。尔后经十八盘、高桥、古耳坪、源茂、桃源、向坝,路经张公桥,进入四川(今重庆市)巫溪县。在这次长途行军中,红军战士黄太全、陈一清、高国政三人,因伤病掉队,在张公桥所在地十八里长峡成家落户。高国政和陈一清无子嗣,他们分别于1958年和1967年病故。1993年,黄太全活到92岁去世。他有二子二女,至今还居住在十八里长峡。黄太全是红军中的一名兽医。三位红军战士生前一直享受县民政部门的优抚待遇,晚年生活都很幸福。 
   更为传奇的是,张公桥上还留下了一代伟人的足迹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贺龙元帅曾带兵来到十八里长峡,部队驻扎在张公桥、绿荫塘一带休整了一天一夜,随后移师川东。群众印象最深的是贺龙的部队纪律严明,他们驻扎在村子里无声无息,还劝慰逃乱的百姓赶快回家,并说“我们不是国军,是共产党的部队,是穷人的部队,大家不要害怕!”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买菜都付现钱。有几户村民不在家,战士摘菜后,把菜钱捆在菜蔸上、辣子树上,一些妇女回来后看到这一切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他们临走时还把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,用红土和稀泥调制成“浓墨”,刷写“打倒土豪劣绅”、“救穷人”等标语。 
   中原部队五师突围时,前国家主席、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也曾来到张公桥,并在百姓家居住一宿。当得知贺龙也曾由此经过时,李先念感慨地说:“真有意思,我们都看中了这条人不知鬼不觉的深山老林路,都看中了这个张公桥。”离别时,李先念站在桥上指着前面的小峡问:“那是什么地方,那里有路吗?”当地向导说:“那是个妖峡,从来没有路,从来没人进,听说人一进去就出不来了。”李先念听后,不禁哈哈大笑,在场老百姓都不解其意。 
   忆往昔,峥嵘岁月。张公桥经过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革命战争的洗礼,日益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   收集整理:王兆平
   单    位: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